?
趙本山和陳佩斯無疑都是喜劇高手,但造成他們口碑差異的,卻不是喜劇技術上的原因,總結起來不外乎以下幾點。
首先,陳佩斯和趙本山的出身不同。
陳佩斯出身于演藝世家,其父陳強是中國最負盛名、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之一,早期塑造的反派黃世仁還有《紅色娘子軍》中的南霸天,早已給觀眾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。
陳佩斯從小在父親的熏陶下,也對藝術產(chǎn)生了濃厚的興趣,在1984年更是考取了中戲表演系,正宗的科班出身。
而趙本山呢,是草根出身,從底層打拼出來,靠二人轉起家,最早年對電影藝術表演藝術可以說是門外漢,對藝術行業(yè)的認知在入行早期也比較淺顯,他的作品更多是依附于自身的閱歷與大眾百姓的生活素材,所以注定今后兩個人的道路發(fā)展會不同。
文化內核是陳氏喜劇與趙氏喜劇的最大差異。
要是仔細觀看兩個人的作品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陳佩斯畢竟是科班出身,所創(chuàng)作的電影、小品屬于高級幽默范疇,無論是小品《主角與配角》還是電影二子系列的兒子,都是借主角的遭遇反映出了小人物的悲情與生活的艱辛迷茫。早年是喜劇界泰山北斗式的人物,早年的幾個經(jīng)典片段里,留下了為數(shù)不多但是卻能供后人不斷細細品味和挖掘的藝術精品。后來陳佩斯被迫出走央視,一代戲劇大師也算是正式退出了大眾們的視野當中。
而趙本山不可否認同樣也是喜劇大師,有的小品確實不錯,像《牛大叔提干》、《小草》還比較具有諷刺意味,但是后期作品略有些嘩眾取寵,尤其是轉行做導演后的電視劇《鄉(xiāng)村愛情》N部曲系列,成為了觀眾茶余飯后的肥皂劇,離藝術本身漸行漸遠。相較起來,其擅長的小品形式與二人轉內容,說得好聽叫做接地氣,取自民間,說得難聽直白,便是低俗與媚俗,追求形式上得笑料,而不斷去附庸最俗氣的審美和審丑,以底限的突破來獲得觀眾們的笑聲。這一點上,有著一些典型的趙氏喜劇黑點:比如黃段子,物化女性,更為惡劣一些的,便是在《賣拐》系列中的取笑殘疾人的行為。
這一點讓許多文化人對其詬病不已,認為趙本山的小品的確不能稱之為藝術。而趙本山雖說作為陳佩斯,朱時茂之后笑傲江湖的小品王,的確給全國的人們帶來很多歡笑。但其不管小品內容也好,生活上的作風也好,或者成立的本山傳媒培養(yǎng)的后一代喜劇人也好,在關于文化層次的這方面上,都有些不盡人意。比如據(jù)傳現(xiàn)在本山傳媒旗下的大部分藝人進軍了直播行業(yè),成日侃大山吹牛扯葷段子,的確算不得能上藝術臺面。
最后,不得不說,兩個人想法不同,或者是野心的方向不同。
陳佩斯作為德藝雙馨的藝術家,即使傳言被央視“封殺”,但依舊將精力用在藝術創(chuàng)作上,建立自己的話劇社,將話劇藝術做到了極致,諸如《戲臺》、《托兒》這樣的經(jīng)典話劇,場場爆滿,其藝術性也是受到廣泛認可的。
但是,趙本山在成名后,將自己定位成了商人,成立本山傳媒,廣收弟子,精力用在商業(yè)用途上,與藝術的高雅逐漸背離。本山大叔近幾年口碑和個人評價逾漸下滑,以前的老朋友紛紛避而遠之,確實挺可悲的。
陳佩斯出身文化世家,其父親也是一個藝術家。在陳佩斯喜劇的表層下,深藏著許多人性關懷和文化層次的東西,而這一切都太過匆忙結束,在其自身堅持與不肯妥協(xié)的個性之下,勢必造就了后來被雪藏和淡出的結局。而關于陳佩斯的成就上限和如果沒被雪藏封殺出走,會有如何的藝術影響力,這些都成為了一個永不可知的事情,只能說造化弄人。
陳佩斯近年活躍在話劇界,也衷心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他的更多精品。其實一個演員,或者一個商人,專注于自己范疇內的事情就可以了。